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21:39:17
有关教学反思

有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教学反思1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本课出现的声母zh、ch、sh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做了变化,因此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先让同学抽读拼音卡片,重点复习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让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2、借助图画,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对于拼音教学,课本中有许多的插图,非常的精美、形象,我充分运用书中的图片结合教学拼音,如:学习zh的时候,我出示图片后提问:小朋友,你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答:图上画的是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接着我就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得zh,接着我就带学生学习zh的读音,由于有了看图说话的铺垫,再把发音的要领讲解清楚,学生们的发音基本都准确了。

读完后继续看图提问:zh与图的哪部分很像呢?有同学回答:“z”很像妈妈旁边的小凳子。还有同学回答:“h”很像妈妈坐着的椅子。我及时进行总结:大家说得很对,凳子和椅子合在一起便成了声母zh,这样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实物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

3、对比练读,分清平、翘舌音:

通过图片初步感知了这三个声母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好它们的音,掌握它们的发音要领,我将zh、ch、sh与z、c、s进行了对比练读,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在观察中学生不难发现,zh、ch、sh都比z、c、s多了一个h,接着我进行总结,由于它们都多了一个h,所以它们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平舌音变成了翘舌音,接着进行多种多样地练读,这样学生在练读中体会到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方法。

学习了zhi、chi、shi后,可以把zhi、chi、shi和zh、ch、sh也进行了对比练读,通过不断的对比读中区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翘舌音发音的记忆。

4、游戏巩固拼音的发音:

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激起学生的兴趣。

游戏一 听音取卡

老师将zhi、chi、shi、zh、ch、sh、z、c、s和zi、ci、si等卡片贴在黑板上,老师念一个音学生上来取卡片,取对了小朋友一起念一遍,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拼音的发音。

游戏二 双轨火车

把平舌音和翘舌音(或者是声母与其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写在小黑板上,同桌一起站起来,每人读一个,学生们兴趣浓厚,都拼命把自己的那个读好,要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而且不光同桌有竞争意识,组与组之间也展开了比赛,都希望自己读得好。

《汉语拼音8 zhchshr》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zhchshr》的第二课时,总的来说,这节课平平稳稳、平平淡淡。我本来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只进行了其中的两个环节,在第二环节还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学生很感兴趣的游戏,也没来得及用。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太拖拉,没有必要上的、不是很重要的内容,被我多次重复了,例如:zhchshr的读法,没有必要多次重复,我在这一点上用的时间过多,再者对学生因为方言的原因出错,过多重视,这一部分本可在课下解决。整堂课气氛较死板,不够活跃,整堂课的高潮较少。

今后,在课堂教学中:

1、不能拖拖拉拉,没有必要在课上每个环节让每个学生掌握扎实,这部分工作可以在语文自习课中完成。

2、不要过多地关注学生的错误,小错可随堂就改,课上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就留到课下解决。

3、要加快讲课的速度,语言要精炼。

4、今后要多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有关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一)

教学反思《解决问题》这一内容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在理解上都比较容易。

解决问题(二)

教学反思在教学例2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学生购买面包”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小括号,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解决问题(三)

教学反思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看图搜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上通过提问“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你又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在列综合算式,利用现实情境加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梨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支粉笔、15根圆珠笔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学生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 ……此处隐藏19700个字……不知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可真多!看来,同学们课前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答出:颂!)

师:那“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

生:“颂”是歌颂,赞颂的意思,《黄河颂》就是歌颂黄河,赞颂黄河。

师: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没有)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以诵读有关黄河诗句为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学习主题;抓住主题的关键字眼,意在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求知欲,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二、感性认识

(出示八幅黄河的有关图片,配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感受黄河。第一幅图片是九曲连环的黄河整体图,第二幅是黄河夕照图,第三幅到第八幅是黄河壶口瀑布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图片 )

师:欣赏黄河的美丽壮观,惊涛澎湃以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黄河的感受。(大家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掀起的万丈狂澜。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

生:我体会到了黄河那英雄的气魄和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生:我觉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了胸膛,浑身的热血在沸腾。

……

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感悟诗歌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通读全文,是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生读,师巡视指导)

生:我认为描写黄河的英雄气魄的诗句是: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师:你认为这句诗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黄河,这“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是“望”统领的内容,所以“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读的时候应该把声音拉长一点。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生举手)

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师:读这句诗的时候,应该抓住哪个关键词来读?谁来试试?

生:“掀”字应重读。因为“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掀起万丈狂澜,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惊人,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黄河奔流的高低起伏。

(生齐读)

(师引导学生朗读)

(生举手要求补充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

生: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这句诗?

指名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位同学刚才读这句诗的时候,重读了哪个词?

生:劈!

(师指导朗读、齐读)

师小结: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描写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

(生读)

生: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师: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一个“啊!黄河!”的内容?

(指名读,生读得舒缓、深沉)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因为诗人从历史贡献这一角度来赞美黄河,既然是摇篮,那么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舒缓与深沉之情。

师:好一个舒缓深沉之情!

师:第二个“啊!黄河!”呢?谁来试一试?

(生读。不等老师问个为什么,他就直接说了:诗人从黄河的地理优势出发把黄河比作巨人,巨人高大威猛,读的时候,应把巨人的伟大坚强读出来)

师:你还能为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吗?

(生读,读得有声有色,还真有点韵味。生鼓掌鼓励)

(第三个“啊!黄河!”还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有许多小手高高举起来了。其中一个学生以饱满激动的感情读完了第三个直接赞颂黄河的内容。他的理由是诗人从黄河的流域宽广:“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来写,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高潮,所以他认为读的时候,感情越读越激昂。)

(师及时表扬了他)

师:下面我们分组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由舒缓到激昂的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朗读(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全班齐读(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气氛)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

四、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黄河雄伟壮观的风采,感受了诗人笔下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但我们的学习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活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进行研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必要时可请老师帮助指导。

1、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具体地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的?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习《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3、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下课铃响了,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学习空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打通了学科的界限,实现综合性学习。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但我还是感到遗憾:不能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活动的乐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另外,小组活动不够充分,团体合作意识不强,这些都有待改进。

《有关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