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严谨求实、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1、问题:我们到动物园参观,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鹿与鹿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如:垃圾、零钱、水果及各种产品分类。
2、议一议: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n和5n 3ab 和 -2ab 6xy和 -3yx, -7a2b 和 2a2b 5和-3
3、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1)两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两无关: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b与3ab
(2)6b2a与2ab
(3)3xy与—xy
(4)2a与2ab
(5)—2.1与3
(6)5与b
二、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含有同类项,那么常常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到简化,那么怎样才能把同类项合并起来呢?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1:
3ab+5ab=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xy—2xy=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a+2b=_______理由是_______
问题2:
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例如:试化简多项式3xy-2ab–3+ 5xy + 3ba + 5。
解:3xy—2ab—3+5xy+3ba+5——找出同类项。
=3xy+5xy—2ab+3ba—3+5———加法交换律。
=(3xy+5xy)+(—2ab+3ba)+(—3+5)——加法结合律。
=(3+5)xy+(—2+3)ab+2——乘法分配律逆用。
=8xy+ab+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问题3:探讨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等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之和;合并同类项后,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同类项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即一相加,两不变”)
三、例题1: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2ab - 3ab + ab
(2) a – 4ab + ab + 2ab- 5ab + b
(3) 6a -5b + 2ab + b - 6a
方法是:(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意:
(1)用画线的方法标出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减少运算的错误。
(2)移项时要带着原来的符号一起移动。
(3)两组同类项之间用“+”号连接。
(4)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思考: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怎样?
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
找出同类项,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逆用,合并课堂检测2:
(1)3x+x
(2)2x—7y—5x+11y—1
(3)4a+3b+2ab—4a—4b
例题2:求代数式—3x2+5x—x2+x+1—7x的值,其中x=2。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2、经历探索移项法则法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问题,探索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并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顾名思义,就是将方程中各项成对消除的意思。相当于现代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那“还原”是什么意思呢?
二、自主学习:
1.解方程:
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3x+20=4x—25
观察上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上题的类型有什么区别?
3.新知学习请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4x-15=9;(2)2x=5x-21
你有什么发现?
三、精讲点拨
问题2你能说说由方程到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移项的定义: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
例1解下列方程:
解:移项,得3x+2x=32—7
合并同类项,得5x=25
系数化为1,得x=5
移项时需要移哪些项?为什么?
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
(1)5x—7=2x—10;
(2)—0.3x+3=9+1.2x。
四、合作探究
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2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果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t;如果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21
思考:如何设未知数?
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五、当堂巩固
1.对方程7x=6+4x进行移项,得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
2.小新出生时父亲28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比小新年龄的3倍小2岁。求小新现在的年龄。
3.在一张普通的月历中,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之和能否为30?如果能,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移项,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2.本节的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依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3.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教科书第91页习题3.2第3(3),(4),11题。
2.做题:
周末,甲、乙两个商场搞促销活动,甲商场的活动为所有商品全部按标价的8折出售,乙商场的活动为标价200元以下的商品按标价出售,超出200元的部分打7折。现有某件商品在两个商场的标价都为400元,应当在哪个商场购买更实惠?如果标价为600元呢?为800元呢?你能否给顾客一些建议,以便获得更大的实惠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