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感悟

时间:2024-05-22 16:16:11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感悟

紧张而热烈的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结束了,但是思绪却还在路上!正所谓:精彩课堂已到尾声,却意犹未尽;点评探讨已经远行,却犹在耳畔!

雄鹰志在长空,相信我们每一个临沂小数人都有着搏击长空,自由翱翔的目标,但我们在向目标前行的路上,会有风有雨,因此我们就要有蜗牛的那份永不泯灭的执着,克服困难,用坚韧成就梦想!

感动篇

于科长还是称呼于老师吧,她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导师。她为了这些活动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是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我们小数人的历练和成长!她用智慧为我们设置了一个个的阶梯,让我们想拾级而上,就要付出努力;但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会丰富经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事实证明,我们沿着于科长指明的方向,用努力做帆,已经慢慢的靠近我们的理想之巅!

潘主任作为前辈给了我们醍醐灌顶的教诲!他提出的三化:研究教材要深化,教师的语言要简化,关键的地方要细化。简洁之语,却道破玄机!在一条路上走的久了,会不经意的变得程式化,为追求变化而忘了根本,为赶路前行而忘了目的,为速效而忘了基础!潘主任的话语给我们一个惊醒,别忘了课是为谁而上?

所有参与备课、上课的老师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为我们奉上了多姿多彩,回味悠长的大餐!风格各异,或幽默或冷静,或热烈或委婉!他们深邃的思考,把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读透;他们智慧的引领,把学生引到知识的天堂。

千余人的会场那样的安静,是因为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全心的投入,边记边思,都已沉浸其中;点评的教研员高屋建瓴,给我们以震撼!探讨的热烈,点燃我们的激情!

学习篇

这次活动是统计教学的专题研究,统计在我们的头脑中是这样的印象:有些内容不讲,学生也会做题!那么统计教学究竟要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以怎样的方式教学呢?

1、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广泛,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重要性不言而喻,绝不是简单的做几道题。统计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而统计观念说白了就是数据分析。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首先,统计的研究的对象是数据,所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里给统计的定义说:统计是用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所以在数据分析观念中的第一个内涵就是要有数据意识。换句话说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要想到需要收集和分析一些数据。

第二点要体会到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就是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你需要的信息。让数据发挥它的作用。怎样在数据中提取信息呢?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组;用统计图来表示它;用统计量来刻画它(用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等)。

第三个内涵就是要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这一点与其他的数学有所不同,很难有统一的、固定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背景来表达数据,因此说,统计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科学与艺术是有差别的,科学是同样的前提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而艺术就不一样了。

2、xx教授这样说:图表的解读可以分三个层次:

(1)读从统计表中能直接看到的信息。

(2)读经过简单分析后能得到的信息以及数据的整体变化。

(3)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能够解决统计问题?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情况。

思辨篇

精彩的课堂,到位的点评,热烈的思辨,也让我在欣赏的同时陷入了思考……

1、关于《折线统计图》。

(1)这节课是一次认识折线统计图,从名字上来看,就能明确我们首先要认真研究的是那条“折线”。这折线因何而来?有何用?和以往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区别与联系?

我个人认为这折线就像是一段段的小路把相邻的两个数据建立了联系,用小路的走向把它们之间的变化直观的表现出来;一段段的小路形成一条长路把所有的数据串联起来,就有了直观的整体变化。因此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些折线。

另外,对于数据的解读要贯穿于每一节课!

(2)记得评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折线统计图的呈现方式究竟是从条形统计图变化而来还是直接呈现?除此之外是否还有第三条路?

三位上课的老师都是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而引出折线,首先这种方式是老师提出的,而学生是被动比划的。能否在此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尝试呢?比如:问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能看得出它们之间的变化?(没有试过,只是一种想法而已)

2、关于《众数》。

关于这节课以前我也上过,有过一些思考。这节课就众数本身的学习是不存在难度的,难就难在三种统计量的灵活选择!

平均数和众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而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少见其身影,更多的是在专业的统计中。在几节课中有些地方是在否定平均数,我想这是不合适的!三种统计量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合适,而且这种判断要基于数据的特点、实际的需要等多种因素。

就众数本身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众数都有实际意义,只有当众数的个数占到所有数据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才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于平均数,我们都在强调其这样一个特点,易受较大或较小数据的影响,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它的应用。这一点我们该如何处理?

还有就是三个统计量是表达***水平,这几种水平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我个人是给他们这样划分的平均数是整体水平,因为这组数据的所有都参加了;中位数是中等水平,因为它处在这组排序后的数据的中间位置,是一个分水岭;众数是多数水平,因为它在本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3、关于《统计》。

这节课的背景是学生已经全部学完小学阶段的所有统计内容,应该是在原有水平上的一种深化和提升。

三位教师课都上的不错,但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过度强调“眼见为虚”。

学生以往在学习统计图的时候,一直是正面的强化,而这节课上却不断的出现反例,不断的否定,让学生质疑,但是也不得不让我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学生会不会因为这节课,有了如此的认识,以后所见的统计图是不是都有问题?因此强调质疑的同时也必须有正面的强化,不能非此即彼!

(2)“陷阱”真的是陷阱吗?

统计图的呈现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只是想表达的趋势不同而已。就本节课呈现的统计图而言,单个来看都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问题。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我们关心的问题来说,没有很好的表现,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4、关于课堂教学。

以往自己讲课的时候,没有这样的视角,当自己置身事外,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课堂的时候,便有了新的感受。有的课堂老师的话语一直响彻整节课堂,学生的言语显得那样稀少;有的课堂问题细致,一问接一问,少有停顿……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再精彩的话语也要学生内化才能彰显价值。我们还是期待学生的话语响彻课堂,至少是一首交响曲!

问题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看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的经历了思考?我们要像养育孩子一样,在他还不会走的时候可以扶着走,但一旦当他们能够蹒跚前行的时候,就要放手!

结语篇

“课”有三点不能忘:

1、从哪出发?

2、要到哪去?

3、怎样的方式前行?

“人”有三点要谨记:

1、赶快出发,哪怕是今晚或是明天。

2、不刻意追求速度,但不三心二意。

3、坚持是良方,思考是动力。

思绪凌乱,词不达意,肯定有许多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最后再把题目拿来提醒、激励自己——用蜗牛的执着成就雄鹰的宏图壮志!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